教理講授 – 2020年10月17日

主題: 傳報天主國的喜訊

Fra Dario Dodig

Boris Barun 神父

(🎤 廣東話)

(🎤 國語翻譯)

親愛的聽眾,我想用教宗保祿六世的話來開始這個教理講授:教會對救主的話『我必須傳報天主國的喜訊。(路加福音4:43)』實事求是地適用在她自己身上的這個事實有很清晰的認知,她樂意加上聖保祿的話:我若傳福音,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林多前書9:16) 所以,傳播福音是教會的責任,並且她經常集中於耶穌。

耶穌完全致力於祂的救贖任務,祂經常都是在行動中,甚至到『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路加福音9:58) 的程度,祂召叫祂的門徒(馬爾谷福音1:20) 跟隨祂的榜樣,就是捨棄一切,並對所有敢於跟隨祂的人,祂向他們承諾『生命的光。』(若望福音8:12)

最後,祂派遣十二宗徒及七十二門徒,給與同樣的指示:兩個人成為一組、在路上不要拿走任何東西和祝願平安(路加福音10:1-9),讓我們聽聽這七十二個門徒的任命:此後,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

他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旳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罷!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挪到那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給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耶穌為門徒所設定的唯一條件是他們的所有安全都是在祂內,這好像是祂告訴他們:不要帶棍杖,因為你們的生命步伐是不能用棍杖或其他由人創造的工具所能帶來的;不要帶口袋,因為無論你們帶了多少,你們都不能帶齊生命真正所需的東西,你們不需要將口袋載滿東西,只需將你們的心充滿天主;不要帶食糧,因為就算吃飽了也不能拯救你們,而是只有天主、來自天上的食糧、永生之糧,祂是唯一能夠飽饗你們真正渴求的。
不要帶同金銀,因為這也救不到你們,這些都不能幫助你們能更好完成任務,讓你們的寶藏在天上,讓你們的寶藏是主自己,因為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

門徒接受了指示、並外出傳報喜訊。在受難之前不久,耶穌問他們:「我以前派遣你們的時候,沒有帶錢囊、口袋及鞋,你們缺少了什麼沒有?」他們說:「什麼也沒有缺。」(路加福音22:35)

門徒在五旬節後記起這些,尤其是在耶路撒冷的第一次逼害後,他們四散,匿名逃到安提約基雅、並向外邦人傳報福音,在那裡,信眾被稱為『基督徒』。

作者於致希伯來人書第十一章中在默想聖祖的信德時,將信眾的團體表達為朝聖者、陌生人和旅遊者的團體,所以,非常重要的是要為旅途作好準備、要按照字面和象徵性的,因為我們的家鄉是在天上。

不過,這還未到旅途的重點,因為在若望福音又有另一個新奇的教導: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望福音14:6) 從此以後,傳教之旅就與真理和永生連上關係,基督是通往天父的唯一道路,而祂是出於對人類的愛而出來迎接他們、讓他們進入天國,而祂會這樣做、直到最後一隻迷失的羊也能找到,在這旅途上,皈依、改造和轉化的召叫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人是召喚在各自的救贖中與天主合作。

在五旬節後,宗徒的任務也在改造皈依的召喚裡開始,當那些聽了伯多祿第一次講道後問伯多祿和其他的宗徒:「諸位仁人弟兄!我們該作甚麼?」伯多祿便對他們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宗徒大事祿2:37-38) 伯多祿的回答觸動了他們的心:「在那一天約增添了三千人。」(宗徒大事祿2:41)

聖保祿宗徒也傳揚悔改,我們在他向阿格黎帕王的辯護時就看得到,他用這些字句描述他的宗徒使命:我首先向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以及猶太全境的人,然後向外邦人傳報,叫他們悔改,歸向天主,作與悔改相稱的作為。(宗徒大事祿26:20) 默示錄裡記載得很清楚,悔改的召叫是由愛所啟發的(默示錄3:19)、並且伴有與救主親密的神奇許諾:「看,我立在門口敲門,誰若聽見我的聲音而給我開門,我要進到他那裡,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示錄3:20)

在方濟各的改造之初,他在寶尊堂聽了耶穌派遣十二門徒(瑪竇福音10:5-14) 這段福音時,他興奮的大叫出來:『這就是我想要、我所尋求和從我的心裡所希望的。』這個具關鍵性的事件標誌著他的一生,使他將傳報福音放在作為隱士生活的意願之上。事實上,當方濟各只得三位同修的兄弟時,他已分為兩組去福傳,教導悔改:兩位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方向,而方濟各就與第三人去列蒂山谷,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在亞西西會合,並且在1209年,他們十二人前往羅馬請求教宗確認這種新的修道生活方式,『只用幾個字寫下來和用一個單純的方式』,而那就是一個新福傳的開始。

不過,聖方濟各逐漸對使命有更深的認識,對他來說,每項任務的源頭就是天主聖父自己,祂出於愛將祂的聖子派遣來到人這裡,聖子完成祂的使命,是要『接受我們人性的真身體和我們的脆弱性』,並且自覺地接受苦難和死亡,使它們為我們帶來成果,祂在教會裡以聖神的臨在繼續祂的工作,為方濟各,使命是固定在天主聖三奧秘的禮物、並深深植根在天主的愛內。

就算在今天,有多位方濟會的修士在歐洲多個地方嘗試以這個方式(最低限度是跟隨一部份)而生活。

重要的是要注意,福傳(一般來說,但也是非常特殊地)的召叫是要開放,在它的動力和在它的發展,所以,放在第一位的是那意想不到的、是聖神的驚異,聖神可能會以我們遇見的人帶來驚異,聖神自己會讓我們知道是否需要在某處逗留長一點時間 – 為在他們的家裡作更深的福傳、與他們一起祈禱和教導他們,或是短一點時間 – 讓他們有更多時間作個人反省和如同福音記載回頭浪子的個人回歸。

換句話說,在今天,我們不應將福傳的過程想作只是一項我們已預設目標但試圖完成的工程,而也是一個事件和驚異,為什麼是一個驚異呢?因為天主在我們的每一步和每一路上都和我們說話,我們必須善用天主給予我們的激勵措施作為完成更大使命的機會,那就是為什麼祈禱(包括準備和福傳祈禱)是非常重要的,若福傳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但令人驚喜的是它確實發生了、無疑是要感謝傳教士,它的發生是因為我們回應了天主的召叫,但有時它的發生並不需要我們、並不需要我們的話語,因為我們自己並沒有接受足夠的福傳,但對天主而言,就算是我們的一句『是』就已足夠,當人將自己交託給天主,就如耶穌所說,我們看見我們並沒有缺乏什麼、而我們不敢想象的事情也會發生,因為人是渴求天主的,這可從我們在每次使命經歷的『小花』所確證的。